• 实验室简介

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学科。实验室围绕无损检测及状态监控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多物理原理的新型无损检测技术、材料应力、疲劳及性能状态检测技术、智能化结构健康监控技术。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68名,教授(正高级)21人,副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15人。其中博士58人,硕士10人;35岁以下12人,36-50岁的44人,50岁以上1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1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省部级优秀青年教师2人,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科梯队1个,江苏省优秀科技集体1个。研究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是一支充满朝气、勇于创新的研究队伍。


实验室建筑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拥有价值达2500多万元的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实验室面向全国发布开放基金项目。

近3年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超过1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9项,包含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及课题3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课题1项,国家科技部973、科技部增材制造、质量专项课题3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欧盟国际合作项目(FP7)1项,国家重点型号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8项,青年基金项目10项。省级项目32项。相关研究人员在国际、国内发表科研论文数百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5项。

实验室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包括联合主办“远东无损检测论坛”国际会议,每届国内外与会专家达600人以上,其中包括多名该领域的顶级水平学者,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多名教授担任重要学术兼职,包括:NDT&E、INSIGHT Journal、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杂志特邀主编并参与制定“中国无损检测发展路线图”等。年均邀请国外知名教授10人次前来讲学,并派遣2~3名教授出国交流访问。与Newcastle、Toronto、York、Victoria、Kaiserslautern大学均有交流互访;长期与北京航天5院、上海航天8院、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812、611、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院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重点应用领域与相关合作单位:
1、大型客机及发动机增材制造结构件的无损检测和全生命质量控制(商飞)
2、铁路钢轨的表面及内部损伤检测新技术及数据分析技术(铁科院)
3、铁路基础设施及车辆检测及健康监控技术、激光三维成像、轨道板监控、道路桥梁监控(2018年获得上海路局金温整线高铁监控项目)
4、材料及结构的应力及力学性能在线无损检测(宝钢、钢研院)
5、新材料(复合材料、PE管道等)的无损检测(无锡华润)
6、航空航天设施的结构健康监控(大飞机)
7、参与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工作(CSTM)


主办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自动化学院2-101 邮编:211106
苏ICP090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