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钢轨造台CT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役钢轨缺陷综合检测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项目工作部署会在我校召开
上班坐地铁,出行乘高铁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出行习惯,但很少有人想到:每天承受着上百次的列车通过,钢轨也会疲劳,也会生病。目前,我国铁路钢轨每年检测出重伤超过4万处,急需高速的探伤设备。我国至今仍没有研发出自己的国产化高速探伤设备,仍依赖于人工探伤仪和进口检测设备。为了给钢轨造台高速的CT机,我校测试工程系和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与监控工信部实验室的师生们正在努力研发着自主化的高速钢轨探伤仪。
2月2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役钢轨缺陷综合检测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项目工作部署会在我校召开,责任专家沈学静和上海局集团公司、济南局集团公司相关专家参会指导。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院沈建新院长、测试工程系李开宇主任和重点实验室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凝练并细化量化了考核要求;探讨了各关键技术数据的综合融合方案;研讨了探伤车工程化产业化方案。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与监控工信部实验室主任王平教授就钢轨顶面缺陷电磁无损检测关键部件研发做了专题报告并带领各位专家参观了重点实验室。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速钢轨探伤车将奔驰在祖国各地,时时刻刻为钢轨做体检,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