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上午,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与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在科试集团4楼会议室,就“煤矿井下单轨吊运输机轨道无损检测及运行环境安全风险监测”课题,展开了技术交流活动。常州科试集团有轨事业部史发慧院长及相关技术团队,与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平教授及相关课题组参与会议。此次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煤矿开采智能化
煤矿资源开采是人类在井下进行的生产活动,由于矿山地质条件多变复杂,为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人类作业和装备运行的开采环境,目前,我国已进入煤矿开采智能化初级阶段。为贯彻落实“1245”总体发展思路,我国正加快引领煤矿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打造煤矿工业的“智慧大脑”,争做国际煤炭智能化开采发展方向的排头兵。
然而,煤矿井下重要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但由于设备数量众多、布局分散,目前多依赖于人工巡查,导致这部分工作量大、成本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克服人工巡检的过程中的风险行为、杜绝漏检现象,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智能巡检技术可代替人工巡检,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人工巡检的安全风险,实现有效、可靠巡检。
2、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巡检系统
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煤矿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替代人力对煤矿环境情况和设备轨道状态的检测,极大减少人员的工作量,对现场的声音、环境温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同时,煤矿智能巡检机器人对环境情况和设备状态可以做到高频次巡检,效率大大超过人工检测,进一步减少了对风险识别和故障判别的响应时间。进行在线排查和安全分析,可进一步保障了地下作业人员安全,加强煤矿企业生产管理和施工安全。
3、单轨吊运输机应用优势
单轨吊作为煤矿的一种辅助运输设备,具有安全性强、驱动力大、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可观的优点,是适应我国大多数煤矿的辅助运输设备。其优势有:
(1)单轨吊车本机截面小,巷道断面空间利用率高;
(2)可用于平巷和斜巷的连续不转载运输,其运送载荷不受底板条件限制,可在各种竖曲线、平曲线及复杂曲线运行;
(3)可完成从采区车场直至工作面不经转载的辅助运输,可用于把主要运输大巷和采区巷道连在一起的辅助运输作业,一台可多岔道多支线直达运输,运行阻力小,效率高,用人少,能直接进入工作面;
(4)自动起吊,装卸方便,劳动强度低;
(5)保护齐全,制动可靠。
4、安全问题以及隐患
(1)由于单轨吊系统是以锚杆、锚索支护为主,固定轨道的连接件的锚杆、锚索可能会存在应力失效现象,从而导致物体击打,高处坠落等风险。
(2)单轨吊轨道可能存在裂缝、断裂、强度不足、道岔脱落等问题。
(3)轨道线路维护不及时,运行故障。
5、解决措施以及必要性
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轨道无损检测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目前随着企业经济迅速发展,产量不断增加,生产任务不断增多,生产设备面临巨大的生产压力。通过对煤矿运输设备进行预防性的检查和巡视,查明设备风险隐患及故障原因,制定合理的故障处理措施,以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可靠,延长设备部件的使用时间,降低维护和检修成本,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2023年 3月7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举行的“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提到, 要大力推进“科技兴安”,要推广使用一些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一些高危行业可以用机械化来减人,自动化、智能化来换人。“科技兴安”是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治本之策,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
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落实“科技兴安”,力求以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效率,积极落实现代化智能设备投入,以实现防范事故于未然。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企业的安全管理会更加节能高效,生产经营指标会实现稳步提升。